English

靠科技战胜“洪魔”

1999-08-0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周其俊

今年最大洪峰终于于7月25日俯首败阵,灰溜溜地离开了湖北长江段。这次洪峰使长江武汉段出现险情仅81处,且多为小险情。而去年同期这一水位时,出现的险情却高达450处,大险情不断。险情差别为何如此之大?

武汉市防汛指挥部潘荣舟总工程师对记者说:“首先是按科学规划,加大了防洪设施建设的投入,其次是我们总结了以往科学的抗洪经验,所以今年险情大大减少。”

去冬今春,经科学规划,武汉市投入了6.5亿元,先后完成了148项重要工程,这些对堤基的科学投资,今年已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应。以23日的水位为例,去年武汉城区这天用于抢险的应急资金达2千万元,今年却只花掉了40万元。今年最大洪峰23日经过丹水池堤段时,水位达到了28.88米的历史同期最高位。丹水池堤外虽惊涛骇浪,但堤内上百人却从容守堤。而就在去年7月底,丹水池大堤全线散浸,丹水池中南石化段堤脚处出现了3处管涌。

目前在湖北省长江段,GPS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对险堤险段进行24小时的监视。武汉市中心气象台利用灾害天气卫星预警系统和雷达网,正严密地监视着雨情的变化。数字式移动通信系统和程控电话已覆盖所有长江重点堤段,任何“敌情”,都会被湖北省防汛指挥部及时发现。

(《文汇报》99.8.2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